惠安历史人物

清朝

  • 发布时间:2019-06-14 04:24:57
  • |
  • 作者:暂无
  • |
  • 阅读次数:

邱二娘

         邱二娘,原籍晋北河市梧宅乡,后迁惠安前亭村(今属泉港区后龙乡)。清道光十三年(1833年)生于穷苦的农民家庭。苦难的环境磨练了邱二娘,她特别富于反抗性。大约在咸丰初年,她忍受不了婆家的虐待,逃到东坪村表哥林杯家中,靠自己刺绣和行医谋生。林杯是个江湖汉子,参加过太平军,当时正在家乡。他通过与林俊结拜兄弟的法石村人胡熊,同林俊取得联系,准备在惠安发动武装起义。在林杯的启发教育下,邱二娘经常以行医为掩护,联络一批志同道合的人,雇工张炉、医生王文岳、小贩杨信、秀才陈秋浦等,先后加入起义队伍,并成为义军骨干。 咸丰三年(1853年)四月,林俊在永春起义,林杯、邱二娘也在惠北笔架山高明王宫树起义旗,为民除暴,得到晋江、惠安人民的热烈拥护,队伍迅速由几百人扩大到几千人。不久,林杯牺牲了,邱二娘高举“顺天命邱娘娘”旗帜,继续战斗,成为义军的首领。清军前来清剿,她率义军在官溪、半岭、驿坂等地抗击,打败清兵。同年八月间,率领义军同当时进入仙游、莆田的林俊队伍会合,声势更加壮大。清朝福建统治者曾一再惊呼:“东起莆田,南至惠安,绵亘百余里,……尽为贼踞”;惠安、枫亭“土匪蜂起”,枫亭大路“弃如异域”。 咸丰五年(1855年)五六月间,由于叛徒出卖,她被清兵逮捕。邱二娘被押送泉州,受尽严刑拷打,始终坚贞不屈。同年六月十四日,在泉州南校场被凌迟处死,时年仅22岁。


陈金城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        陈金城(近代爱国思想家)(1802年3月~1852年9月),洛阳镇梅岭村人,清道光2年(1822)壬午举人,官至刑部云南司主事。中英鸦片战争爆发即撰写《平夷论》、《筹守福州议》等文集,提出抗击英军保家卫国的思想,受到当时清政府的重视与采纳,是一位杰出的近代爱国思想家。金城博学诸说,尤其精通《易经》,融汇汉、宋诸家言而“独出己见”。他治学严谨,且教授有方,如取五礼道政,各绘为图,补以汉经与旧说,“令学者豁然易晓”。他又工于书法,曾在洛阳桥中亭上题词“海内第一桥”,闻各闽郡。遗有文、史、哲学著作《怡怡堂文集》六卷二百九十二篇。



孙经世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        孙经世(17 83~1823)字济侯,号惕斋,张坂镇埔塘村人。是我国清代著各经学家、文字学家和音韵学家。著作有《说文会通》《尔雅音疏》《释文辨证》《韵学溯源》《十三经正读定本》《经传释词续编》《春秋例辨》《孝经说》《夏小正集说》《四书集解》《周易本义发明》《惕斋经说》《读经校语》《惕斋制义》《圆珏炉山诗集》《小学辑记》《近思录附注》《性理辑义》《通经略》《经传释词补》。其传略被分别编入《惠安县志》、《泉州府志》、《福建通志》以及九十年代新编的省、市、县志。他是福建少有,惠安唯一入编《清代史稿》的传主。其事迹《著作等身的孙经世》还编入小学语文乡土气教材,供年轻一代学习。



陈鸣夏

        陈鸣夏(1695~1758)字雷若,号屺轩,斗门后坑(今辋镇后坑居仁村)人。雍正二年(1724),鸣夏参加乡试,合登甲辰科武举人。五年(1727),登榜武进士。被授御前卫。嗣而,鸣夏受派治永定河。竣工后,授京营守备。调江苏,变泰兴官盐与予通行,兵民皆戴其德。先擢苏淞游击,又迁水师参政。又擢舟山总兵,因勤政,经提督陈伦炯疏荐,升江南宁波提督。适乾隆南巡,鸣夏迎之于江陵,护驾左右。因护驾有功,乾隆备加赞赏。旋调江南两广提督。时惠州受灾,米价腾贵,鸣夏下令平粜,又疾赴省垣与制抚议赈,以济民急。乾隆二十三年(1758)农历四月二十七日,鸣夏因操劳过度,卒于任上,享年64岁。